120万网友点赞!武汉方舱医院温暖之声来自浙大这位女医生!
而大家点赞的正是视频里的这个声音
这个温柔的声音来自
浙江省第三批医疗队队员、
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蒋思懿。
她所在的浙江援助武汉第三批医疗队,
接管了武汉黄陂方舱医院。
与时间赛跑,与患者为友,在争分夺秒中,
他们带去了浙大医护团队的关怀。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亲爱的患者们,大家中午好!
我是浙江省第三批医疗队的思懿,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此时,是浙江省第三批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5天,也是方舱医院正式启用的第二天,已有80多名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入住。
这篇足足三页的广播稿是前一天晚上,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宿舍花了2个小时写下。
“我这样写行不行?”“这样去广播合适吗?患者们会喜欢吗?”……当天晚上10点多,蒋思懿在“浙大四院前线突击队”微信群里分享了手写稿,征询大家的意见,第一次播报,她紧张又忐忑。
蒋思懿知道,患者入住后会担心方舱医院条件不好,会担心得不到必要的救治。她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消除大家的疑虑,她要让患者知道方舱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可以成为大家平安健康的守护神。于是,在这次播报里,有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团队中有浙江省各家医院的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的医生,护理人员也都是各家医院最棒的小哥哥、小姐姐,请大家放心,也请大家相信我们。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保障大家的安全”。
她也会在最后哽咽地说道:“我们医疗队不是武汉人、不是湖北人,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希望大家携手,共渡此次难关。对不起,我们来晚了。”
蒋思懿正在体育馆播音室内播音
当蒋思懿的广播说完最后一段话,不知不觉间,现场掌声连片,患者们为这支远道而来的浙江队竖起了大拇指。随即,蒋思懿收起眼泪,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除了诊疗问题,她和同伴还会挨个搜集患者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准备逐一解决。
“行,好!再苦再难也要尽快收治患者!”
2月9日,驰援湖北
2月10日,完成队伍建制
2月11日,接手并启用方舱医院
2月12日,凌晨接受新冠肺炎患者入住
……
2月9日,由传染病学专家、浙大四院前院长陈亚岗教授率领的浙江310人驰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正式出发,其中浙大四院派出8名干将组成精干医疗管理团队。凌晨到达休整片刻,这支医疗队已投身战“疫”!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镇守一方。能吃苦、守纪律、有战斗力的浙江医疗队被委以重任。
“2月11日开始收治病人行不行?”从2月10日工作起,当地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就一直萦绕在陈亚岗的脑海中。
“行,好!再苦再难也要尽快收治患者,控制感染源,为控制疫情抢占时间。”
陈亚岗在方舱医院落实改进工作
肩扛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的重托,陈亚岗深知方舱医院的改建工作刻不容缓。那两天,从接到任务开始,这支“浙家军”便争分夺秒着手医院临时建制、队伍整编、方舱改造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完善收治流程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细节,落实相关的医疗用品和食品储备等,工作有条不紊、进展迅速,确保安全迎来首批病患。
11日晚10时许,第三批医疗队中的第一梯队在驻地酒店门前集结完毕,包括4名骨干医生和6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浙大四院呼吸科副主任李宁、感染科主任医师王新国、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蒋思懿3名医疗骨干全部加入。
第三批医疗队第一梯队集结准备出发
目前,黄陂体育馆改建的第一个方舱医院已全部收满。浙江队已高效运转,有8位浙大四院医护人员在这里工作。
“因为这里的工作节奏确实很快,像一个战场一样。休整时间非常有限。”陈亚岗说,“我们全体要继续发扬浙江精神,拿出浙江速度,高效完成国家任务。”
“我们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爱绝不打折扣”
“找不到可以晾晒的地方,就连夜想办法”,在一堆荒废的建筑垃圾中,队员们翻找到了一捆铁丝,吴小萍便组织大家在房间一角拉起一道晾衣绳,一个个手动折断铁丝,拧成一个个挂钩形状。为了节约每一套防护服,工作期间一律不进食、不上厕所,这也意味着尿不湿成了每一名医护人员的标配。
对于治疗方面,按照国家最新指南实施相应的诊疗,如核酸检测、血象、胸片等。此外,陈亚岗还透露:“虽然暂时不能确定康复时间,但是我们相信很快就会收到‘捷报’,预期最近会有一批患者治愈。”
由于一般的方舱医院没有设置医护休息和饮食区,所以他们要完成全部工作,洗完澡回到驻地才能休息。
陈亚岗介绍,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每天六点多起床,半夜一点半休息。他们想方设法给病人提供图书角,精心挑选音乐和视频,希望能丰富舱内人员生活,“外部的医疗环境可能还在升级,但我们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爱我们绝不打折扣。”
千里不辞行路远,
时光早晚到天涯。
采访中,浙江医务工作者说:
“身在异乡,身负国命,
请家乡的父老乡亲放心!”